1.最新版本——2017年最新版本教师资格考试用书,严格依据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编写,适用于全国统考省(市、自治区)。
2.作者权威——尚德机构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具有14年教师资格考试培训经验,这是第一次出版汇聚了上百名培训老师心血的独家讲义。
3.考点精确——高效特色模块编排,多角度深度解析考点。
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章婴幼儿发展概述/002
第二章.儿童发展理论流派/004
第一节.成熟势力说/004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说/005
第三节.认知发展学说/006
第四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006
第五节.精神分析学说/007
第六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07
第三章.幼儿身心的发展/009
第一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009
第二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总体趋势/011
第四章.幼儿身体与动作的发展/012
第五章.幼儿认知发展/ 013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013
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发展/015
第三节.幼儿记忆的发展/ 018
第四节.幼儿想象的发展/ 019
第五节.幼儿思维的发展/020
第六节.幼儿言语的发展/ 022
第六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025
第七章.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028
第八章.幼儿的个体差异/037
第九章.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与方法/040
第一节.观察法/ 040
第二节.实验法/042
第三节.作品分析法/ 043
第四节.谈话法/044
第十章.幼儿身心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045
第一节.幼儿身体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045
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048
模块二.学前教育
第一章.教育概述/055
第一节.教育概述与发展/055
第二节.教育目的与意义/ 056
第三节.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056
第四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057
第五节.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057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058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原则/ 058
第二节.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061
第三节.幼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062
第四节.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067
第五节.幼儿园的班级管理/068
第三章.幼儿教育的发展/071
第一节.幼儿教育简史/ 071
第二节.中国代表教育学家/ 072
第三节.西方代表教育学家/ 074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概述/077
第五章.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083
模块三.生活指导
第一章.幼儿园日常生活/088
第一节.幼儿一日生活概述与教育意义/088
第二节.幼儿一日生活主要环节/089
第二章.幼儿的保健/095
第一节.常见疾病与预防/095
第二节.幼儿园的保健常规/ 098
第三章.幼儿安全问题与预防/102
第一节.安全教育/102
第二节.突发事件处理方法/105
模块四.环境创设
第一章.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述/110
第一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意义/110
第二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 112
第二章.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113
第一节.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113
第二节.幼儿心理环境创设/113
第三节.幼儿空间环境创设/116
第三章幼儿园常见活动区的创设/117
第一节.幼儿园常见活动区分类与功能/117
第二节.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118
第四章.幼儿园与家庭、社区/119
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19
第二节.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122
模块五.游戏活动的指导
第一章.幼儿游戏/126
第一节.幼儿游戏概述/ 126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128
第二章.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130
第一节. 角色游戏的指导 /130
第二节. 表演游戏的指导 /131
第三节. 建构游戏的指导 /132
第四节. 体育游戏的指导 /133
第五节. 智力游戏的指导 /138
第六节. 语言游戏的指导 /142
第七节. 数学游戏的指导 /145
第八节. 音乐游戏的指导 /150
第九节. 美术游戏的指导 /152
第十节. 教师与幼儿游戏 /154
模块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159
第一节.教育活动概述/159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161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164
第一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164
第二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167
第三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173
第四节.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 /177
第五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 182
第六节.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188
第七节.整合教育活动模式/ 192
模块七.教育评价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评价/195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195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特点/ 197
第二章.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发展/199
第一节.幼儿园教师评价组织与实施/199
第二节.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反思与发展/202
第四节 根据课程形态分类 061
第五节 根据课程修习方式分类 061
第六节 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 062
第 三章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062
第一节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062
第二节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065
模块三 中学教学
第一章 教学概述 071
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 071
第二节 教学的意义 072
第三节 教学的任务 073
第二章 教学过程 073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073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076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078
第 三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079
第一节 备课 079
第二节 上课 080
003
目录
第三节 布置和检查作业 083
第四节 课外辅导 084
第五节 学生成绩检查和评定 084
第四章 教学原则 085
第一节 教学原则概述 085
第二节 我国目前中学主要教学原则 086
第五章 教学方法 090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含义 090
第二节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090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094
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 095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095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095
第三节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096
第 七章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 100
第一节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100
第二节 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101
第三节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102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章 认知过程 107
第一节 感觉 107
第二节 知觉 110
第三节 注意 111
第四节 记忆 114
第五节 思维 119
第六节 想象 121
第七节 问题解决 122
第二章 学习概述 125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 125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125
第三节 技能的形成 127
第三章 学习动机 129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29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31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 135
第四章 学习迁移 136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136
004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38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139
第五章 学习策略 141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141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分类 142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145
第六章 学习理论 147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147
第二节 学习理论 149
模块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章 中学生认知发展 159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 159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61
第 二章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163
第一节 情绪概述 163
第二节 情绪的分类 163
第三节 情绪理论 164
第四节 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166
第五节 中学生情绪问题 167
第六节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168
第 三章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70
第一节 人格 170
第二节 人格发展理论 176
第 四章 中学生身心的发展 179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79
第二节 中学生性心理 181
第三节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 182
模块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185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 185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185
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85
第二章 心理健康辅导 188
第一节 心理辅导的含义及其目标 188
第二节 心理辅导方法 188
005
目录
模块七 中学德育
第 一章 中学生品德发展概述 193
第一节 品德概述 193
第二节 品德结构 194
第三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95
第四节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96
第五节 品德学习的阶段 197
第六节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97
第二章 道德发展理论 199
第一节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99
第二节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01
第三章 德育内容 203
第一节 德育概念 203
第二节 德育内容 203
第四章 中学德育过程 205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概念 205
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205
第三节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06
第 五章 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207
第一节 中学德育原则概述 207
第二节 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209
第六章 德育专题教育 213
第一节 生存教育 213
第二节 生活教育 214
第三节 生命教育 214
第四节 安全教育 215
第五节 升学就业指导 215
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 一章 班级与班集体的形成 219
第一节 班级概述 219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内容 221
第二章 中学课堂管理 223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223
第二节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224
第三节 课堂纪律与课堂问题行为 225
006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第 三章 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 230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意义 230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 230
第一节 家庭教育 232
第二节 社会教育 232
第三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232
第四节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232
第 四章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232
第五章 教师心理 233
第一节 教师角色及其特征 233
第二节 教师心理特征 233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历程 236
第四节 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 237
Related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