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书

LATEST BOOKS

《伤寒论崇正编》全本校注与研究(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黎庇留经典著作,并附《黎庇留医案》,首次完整展现全本风貌!)
书 号: 978-7-5359-6924-8
主 编:
开 本: 16开
页 数: 376页
字 数: 500千字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20日
定 价: 98元
立即购买
  •   著者:黎庇留,名天祐,一字茂才,号乐三,广东顺德人。黎氏以儒通医,学术上专师仲景,为广东近代伤寒名家之一。光绪甲午年(1894)曾在广州太平局十全堂任医席,与易巨荪、谭星缘共同主持医务,常邀陈伯坛讨论仲景医学,故有伤寒“四大金刚”美誉传世。黎氏精通伤寒,生平论证处方,均以仲景大法为本,临证通权达变,每能立起沉疴。其晚年积其所学,著成《伤寒论崇正编》,于民国十四年(1925)付梓。正如书首左公海序所云:“洎乎晚年,融汇全书,经临万病,积五十余年之学养,正百数十节之窜讹。从此,治伤寒者如迷途之有老马,如暗室之得明灯,事半功倍,此茂才之宏旨也。”

        校注者:刘淑婷,《新中医》杂志编辑部编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的整理与相关研究。


        李禾,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原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伤寒论崇正编》是近代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黎庇留对《伤寒论》的注本,尤为当代经方医家所推崇,现仅存此一版本,此前曾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影印本,之后绝版,近年才又有新版出现。黎天祐,字庇留,广东顺德人。黎氏以儒通医,学术上专师仲景,为广东近代伤寒名家之一。《伤寒论崇正编》共八卷,卷一、卷二太阳篇共129节,63方;卷三阳明篇计72节,9方;卷四少阳篇计16节,3方;卷五太阳篇5节,2方;卷六少阴篇计42节,14方;卷七厥阴篇49节,5方;卷八为删伪篇及《附入读仲圣书有误五大险证治法》。该书以《伤寒论》原文为纲,以诸家之注为目,遍引历代伤寒诸家之言,存各家之长,正诸注之短,其或赞或弹,皆意在“尊崇先圣,辨正前贤”。
    本项目精选内容最完备之1925年粤东编译公司铅印本为底本,采用校注加研究的形式给予首次整理,并附业界影响广远的《黎庇留医案》加以整理,同时增加作者生平及其学术特点研究内容,以期使得岭南中医先贤的学术经验更加完整地保存下来。

编辑推荐

    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
    第一辑甄选《肘后备急方》《医碥》《伤寒论崇正编》和《叶案括要》4种,填补了岭南文化研究和古医籍研究中的空白。
    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黎庇留代表著作,并附《黎庇留医案》,双璧闪耀。
   以《伤寒论》原文为纲,以诸家之注为目,俾治伤寒者如迷途之有老马,如暗室之得明灯,事半功倍!
    耗费五年,辗转广东、北京、浙江……多地,经典经方读本完整再现!
    中医从业者必读!

名人推荐 

    本丛书精心遴选保存完整之善本,具有良好的整理和研究水平,不只对临床从业者有着非常好的启迪意义,更是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凝聚着无数前贤的过人智慧和心血汗水,定能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写上浓重的一笔!                       

                                ——国医大师邓铁涛

第一部分《医碥》正文校注
辛序 / 002
赵序 / 004
自序 / 006
凡例 / 007

卷之一杂症
脏腑说 / 009
心包络三焦说 / 011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 012
水火说 / 012
命门说 / 014
五脏生克说 / 016
五邪说 / 018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 019
六气说 / 020
六气后论 / 021
运气说 / 022
虚实寒热说 / 022
补泻论 / 023
反治论 / 024
标本说 / 025
表里论 / 026
阴阳论 / 027
夏月伏阴辨 / 028
气 / 029
 气之病证 / 031
 脉 / 032
 治法 / 032
血 / 034
 吐血  / 035
 咳嗽血 / 036
 咯唾血 / 036
 鼻衄 / 037
 齿衄 / 038
 舌衄 / 038
 耳衄 / 038
 肌衄 / 038
 九窍出血 / 039
 搔痒出血 / 039
 便血 / 039
 溲血 / 040
 蓄血 / 040
 脉法 / 041
 治法 / 041
发热 / 046
气乖有三 / 046
气郁有七 / 048
潮热 / 051
 恶寒  / 052
外感恶寒有四 / 052
内伤恶寒有五 / 053
寒热  / 054
诸中总论 / 056
中风 / 057
  内伤兼外风证 / 058
  内风证 / 062
中寒 / 067
中暑  / 068
中湿 / 069
中气  / 069
中食 / 070
中恶  / 070

卷之二·杂症
伤风寒  / 072
破伤风 / 072
伤暑 / 073
伤湿 / 077
伤燥 / 079
春温 / 080
瘟疫病论 / 081
  瘟病备用诸方 / 084
  瘟疫杂病论 / 085
  瘟病兼证论 / 091
  愈后诸证论 / 092
  妇人小儿瘟病论 / 093
  补遗病论 / 093
疟 / 094
咳嗽 / 100
喘哮 / 104
短气少气 / 107
嗳气 / 107
呃逆 / 107
欠嚏 / 108
伤饮食 / 109
不能食 / 113
劳倦伤 / 113
虚损痨瘵 / 118
火 / 122
郁 / 124
痰饮 / 126
痞满 / 134
积聚 / 135
  食积酒积附 / 136
  痰积水积附 / 136
  血积 / 136
  气聚 / 137
 
脉法 / 138
  治法 / 138
虫 / 139
中毒 / 142

卷之三·杂症
肿胀 / 146
黄疸 / 152
消渴 / 155
痿 / 158
肺痿肺痈 / 161
痹 / 163
  治法 / 165
痉 / 166
汗 / 168
  治法 / 170
呕吐 / 171
反胃噎膈 / 173
霍乱 / 175
泄泻 / 178
肠鸣 / 181
痢 / 182
  脉法 / 185
  治法 / 185
大便不通 / 188
大小便不通 / 189
小便不通 / 190
淋 / 192
小便数 / 194
遗尿、小便不禁 / 194
小便黄赤 / 195
交肠 / 195
关格 / 196
头痛 / 198
眩晕 / 202
治法 / 202
项强痛 / 203
胸痛 / 203
心痛 / 204
腹痛 / 206
腰痛 / 208
背脊强痛 / 210
胁肋痛 / 210
臂痛 / 211
身体痛 / 212
面 / 213
耳 / 214齿 / 221 卷之四·杂症
舌 / 224
咽喉 / 226
瘖 / 231
鼻 / 217
口 / 219
唇 / 220
皮毛、须发、肌肉、筋骨、四肢、二阴 / 232厥逆 / 237
挛 / 239
抽搐 / 240
颤振 / 241
脚气 / 241
赤白浊 / 243
遗精 / 244
阴痿 / 247
阴缩阴纵 / 247
疝 / 247
脱肛 / 252
谷道痒痛 / 252
怒 / 252
太息 / 253
喜笑不休 / 253
悲 / 253
惊 / 254
悸 / 254
恐 / 255
健忘 / 255
烦躁 / 256
嘈杂 / 257
不得卧 / 258
多卧 / 258
狂、癫、痫 / 259
望色 / 262
  察面 / 262
  察目 / 264
  察耳 / 265
  察鼻 / 265
  察唇齿 / 266
  察舌 / 266
  察身 / 268
  察手足 / 268
闻声 / 269
问证 / 270
  问寒热 / 270
  问头身 / 271
  问饮食 / 273
  问二便 / 273


问昼夜轻重 / 275
问证见先后 / 275
问七情 / 275
切脉 / 276
  脉之部位 / 276
  《内经》诊寸口 / 277
  脉之形体 / 279
  脉之行动 / 281
  脉之歇止 / 283
  脉配四时五脏 / 284
  脉无胃气则死 / 286
各脉主病 / 287
  浮 / 288
  沉 / 289
  迟 / 289
  数 / 290
  虚 / 290
  实 / 291
  紧 / 291
  缓 / 291
  长 / 292
  短 / 292
  大 / 292
  小 / 293
  芤 / 293
  弦 / 293
  滑 / 293
  涩 / 294
  微、濡、弱 / 294
  散 / 294
  牢 / 294
  革 / 295
  动 / 295
  伏 / 295
  结 / 295
  促 / 295
  代 / 295
  人迎气口 / 296
  男女脉同异 / 296
  胎孕脉 / 297
  脉有顺逆 / 297
  脉证从舍 / 299
  南北政辨 / 300
附:奇经八脉诊法 / 300
乐只堂诊病单 / 302 卷之六·诸方上
气 / 305
四君子汤 / 305
异功散 / 305
六君子汤 / 305
黄芪四君子汤 / 305
正气天香散 / 305
四七汤 / 306
苏子降气汤 / 306
木香流气饮 / 306
分心气饮 / 306
补中益气汤 / 307
……
卷之七·诸方下
痹 / 408
行气开痹饮 / 408
增味五痹汤 / 408
加味五痹汤 / 408
三痹汤 / 409
独活寄生汤 / 409
黄芪益气汤 / 409
人参益气汤 / 409
蠲痹汤 / 409
如意通圣散 / 409
……
方后附录 / 505
七方 / 505
十剂 / 506
服药法则 / 506
煎药用水歌 / 507

第二部分 《医碥》研究
何梦瑶生平研究 / 510
《医碥》学术特色研究 / 516
《医碥》研究文献索引集成 / 525
参考文献 / 529

top
Baidu
map